欢迎访问中国养殖信息网!

母猪常见弥散性毛孔出血究竟是咋回事?

日期:10-31  点击:  属于:养猪管理

作者: 张磊 

近些年我国规模化母猪场越来越多,猪场生产由传统农业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新建标准化猪场在猪场设计、设备设施、生产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某些疾病因素造成的群体性疾病仍然在制约着养猪高效生产。笔者在一线猪场走访的过程中就发现许多大型的管理良好的猪场都存在着母猪身体有大面积出血点的现象。许多猪场肉眼可见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但母猪表观健康并未表现其他异常,这种现象不禁引得笔者深思。

笔者查询发现有好些资料把毛孔出血列为某些传染病的临床症状之一。在一些高热病和重大疫情出现时,病猪毛孔常有出血现象,常见于耳朵、眼周、背部、出现针尖到粟粒状出血点,尤其以颈部猪鬃处最为明显。

许多生产者一发现毛孔出血就怀疑感染了母猪附红细胞体疾病,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因为红细胞被破坏会出现毛孔出血现象,但是猪毛孔出血并非传染病的固有症状。只有当动物体内红细胞被破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毛孔及内脏出血现象。生产中当我们发现猪毛孔出血时往往都是经过几天治疗后或者高热发病几天后。

治疗药物的不当使用是造成毛孔出血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过量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退热药包括中药解表药,解热镇痛药(吡唑酮类及其衍生物)。尤其是吡唑酮类,虽然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较强,疗效较好,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目前兽药厂生产的兽药多为复方制剂,差不多都含有退热药(有针对性的部分药除外),在联合用药治疗时随意加大用药量,或。这就加大了解热药的用量,造成猪毛孔出血。

当猪一出现发热,在没有确定具体病症的情况下,切忌胡乱用退热药且反复用药。 发热是机体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害时,机体出现的一种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这时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症状,疫苗免疫情况、疾病流行季节、发病特点、实验室诊断、等诊断方法和措施,确定病症对症下药。而不应该在没有确诊是什么病的情况下一味使用退热药进行治疗。有研究试验表明:如果治疗高热疾病时加入VC或vk3 则出血 症状明显减轻,或没有出血症状。

除猪附红细胞体疾病外,猪群感染高热性的疾病连续几天后,母猪往往也会表现体表颈部,背部有弥散性出血点,尤其以蓝耳病最为常见。猪蓝耳病感染后由于继发感染的影响,会表现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共同症状是发热,体温达40.0~41.5度,高热不退,体表皮肤发绀、出血,皮肤严重发绀时呈蓝紫色。毛囊出血是蓝耳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是出血点密布全身,针尖大,不会扩大,若病情好转,出血点会逐渐消失。另一种是患猪皮肤、特别是颈部和背部皮肤密布铁锈色或蓝紫色出血点。

 

解决措施:

1. 购药时准确了解复合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含量。

2. 防止超剂量用药和重复用药。

3. 选用成分单一的药,自己根据具体症状病情配伍用药较好。

4. 如果必须使用解热药最好同时使用vc和vk3,即可增强猪的免疫力又可防止毛孔出血现象。

5. 选用质量好的电解多维和免疫增强剂,改善猪只亚健康状态。

类症鉴别:本文所述母猪身体出血点和其他疾病皮肤病变有较大的不同,注意类症鉴别。例如:猪瘟是皮下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是菱形或不规则形紫红色斑块高出皮肤指压退色。猪肺疫,败血型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都是呈现弥漫性出血斑。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临床症状。

 (新希望六和产经学院 张磊)

作者简介

张磊:兽医学硕士、资深兽医师,曾任新希望六和产经学院讲师,现为天邦商学院讲师。在国内大型畜牧集团从事猪场养殖和技术培训15年。研究方向:猪病预防和治疗、乳猪与种猪饲养。邮箱:M186608302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