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养殖信息网!

东营市河口区“三源”创新工程成就优质奶源基地

日期:01-26  点击:  属于:三农资讯

数千头奶牛安静地站在巨大的挤奶转盘上,由机器进行自动化挤奶,转盘转完一圈,奶牛刚好挤完奶,挨个走下传送带,经过淋浴后返回圈舍,一切井然有序。这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澳亚奶牛养殖基地里的一幕。

近年来,河口区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家东部地区重要优质奶源基地。全区共建成万头奶牛场3个,生鲜乳产量24.4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56%、8.03%,生鲜乳最高蛋白含量达3.5%、乳脂率达4.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发展成就,是因为河口区抓住了“种源”“草源”“奶源”三大关键点,实施了“三源”创新工程。

首先是“种源”创新,推动种质资源本地化。针对奶牛种源“卡脖子”问题,河口区持续推动奶牛品种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依托龙头企业搭建良种扩繁场,推动澳亚集团创建国家首批奶牛核心育种场,建立了拥有810头奶牛的高产奶牛核心群。核心群单头奶牛年产奶量达14吨以上,全区奶牛平均产奶量已达13吨/年/头,年增长3.1%。

河口区还全力推进奶牛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建立胚胎移植专家团队,引进国际最尖端的体外受精技术,实现分子育种技术全链条集成。目前,河口区年产体外胚胎可达5万枚,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荷斯坦牛种质资源交换平台和奶牛胚胎移植中心,“试管奶牛”技术进入产业化轨道。

其次是“草源”创新工程,扩大饲草来源。河口区推进“粮改饲”项目,改良盐碱地,推广耐盐碱牧草。为了改良盐碱地,河口区探索沼液“暗管渗透法”还田改良、还田深耕等方法,在提高饲草产量的同时还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此外,河口区还积极推广林草间作、闲田种草、荒地种草等方式,推动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规模化种植和订单式生产,扩大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

第三是“奶源”创新,建设高品质奶源基地。在养殖端,河口区提升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牛群管理、饲喂监测、挤奶操作等方面实现自动化。为了保障奶源质量安全,河口区全面落实疫病防控各项措施,开展动物疫病净化、无疫小区建设、人兽共患病防控,并建成全国首个奶牛无布鲁氏菌病和无牛结核病小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