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养殖信息网!

天津“智慧”助力黄南牛

日期:10-18  点击:  属于:牛业动态

 8月的青海,色彩缤纷,美不胜收。天津对口支援的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下称“黄南州”),此时草木丰沛,正是放牧好时节。天津农学院教授、青海省三区人才、天津农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刘同海和他的团队成员们,也赶在这个时间段,来到了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卜浪村犏牛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抓紧时间为“黄南州犏牛繁育智能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提升”项目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犏牛是一种杂交品种,是黄牛与牦牛配种结合生育的一代牛种。虽然肉质略次于牦牛,但是产肉量、产奶量均高于牦牛,繁育成本更低。

  2022年,同仁市实施“三五四五”犏牛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在2035年前建成3个千头犏牛养殖基地,5个500头犏牛养殖基地和45个250头犏牛养殖基地。年都乎乡投资969万元,打造千头犏牛繁育基地,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和黄南州科学技术局等部门的组织下,天津农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同海教授率团队骨干成员一行5人,在同仁市畜牧兽医站相关技术人员陪同下,以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卜浪村犏牛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示范点,积极开展黄南州犏牛繁育智能化关键技术服务,为人工授精犏牛繁殖插上“AI翅膀”。

  刘同海和他的学生们,重点工作是搭建一个犏牛配种智能化云平台。为了收集数据,他们前期要搭建模型并装配设备。为牛脖子套上拾音器用于识别牛的叫声;利用红外线观测设备识别牛的体温;通过“牛脸识别”来锁定可进入配种阶段的牛;通过无人机和视频数据观察牛的运动轨迹。后续将这些数据建立模型,并通过前端设备和手机App实现数据采集与分析,为了解决山区放牧没有信号的问题,他们还设计了离线操作按钮。等到有网络以后,数据能够自动上传, 协助当地畜牧工作人员判断育种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犏牛人工授精配种成功率。

  在养殖人员生活的屋子里悬挂着一台显示器,上面播放着合作社各个区域的画面。据刘同海介绍,未来这里将是养殖场的数据中心,通过数字人播报的方式,更高效地展开配种工作。犏牛的其他数据也将显示在屏幕上,提升养殖效率。

  经过十几天时间的现场调研及数据采集,刘同海和他的学生们马不停蹄地返回学校实验室,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当中。据刘同海介绍,该云平台预计今年年底投用到夏卜浪村犏牛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明年8月前将覆盖同仁市各养殖基地。届时当地牛群繁育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自2010年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州以来,始终坚持“黄南所需、天津所能”,累计投入援青资金超过18.51亿元,实施项目567个,助力黄南“特产”迈向新高度。